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育種技術 >> 水稻知識
防治當前水稻爛種死苗的技術對策 |
瀏覽量:5689次 發布日期:2017/3/18 14:49:21 |
一、播種前強化種子處理與浸種催芽
1、做好種子貯藏,播種前避免種子受潮,變質、發霉。
2、水稻播種前進行選種、曬種、消毒殺菌,嚴防糙米和破損種子下地。
3、注意浸種催芽。水稻種子正常發芽需要吸足水分和適宜的溫度,吸水量為種子重量的25%—30%,種子發芽最低溫度為10—12℃,最適為28—32℃,最高為38—40℃。水稻種子個體間的生活力有差異,若在早春時期將干種子直接播到田間,溫度低、水分不足,會導致種子發芽慢、發芽不整齊;若遇寒潮天氣容易造成爛種。在浸種過程中要注意勤換水,避免種子中毒;催芽破胸溫度控制在35-38℃,避免溫度過高使種子失去發芽力。
二、注意培肥苗床,提高整地質量
選擇地勢平坦,排水方便,避風向陽,土壤肥沃,疏松透氣,呈弱酸性至中性的菜園地、旱地壤土或稻田作苗床,播種前注意用畝用過磷酸鈣1公斤兌清糞水500公斤培肥苗床,按1.4-1.5米開溝作廂,避免冷水、污水灌溉。
三、搶晴播種,苗床增施壯秧劑
由于今年春播期間全市氣溫總體偏低,陰雨寡照時日偏多,且氣溫變幅較大,對水稻育秧帶來不利。為此,各地要切實關注天氣變化,注意抓住氣溫回升之冷尾暖頭,在當地氣溫穩定通過10℃時搶時播種旱育秧,氣溫穩定通過12℃時搶時進行濕潤育秧。水稻壯秧劑兼具土壤消毒、調酸、營養供給、控制秧苗縱向生長的功能,可一次完成消毒、調酸、施肥、化控四個環節,一般在水稻播種前畝用壯秧劑0.3~0.5公斤與細泥土充分拌合均勻撒入苗床。
四、注意雙膜覆蓋,保溫育苗
由于今年春播期間氣溫總體偏低,因此,水稻播種育苗期保溫防寒極其重要,雙膜覆蓋有利于提高土壤溫度,確保種子正常發芽出苗。在水稻種播后用細泥土蓋種,貼地覆蓋一層超微膜后再搭小拱棚覆蓋地膜以保溫保濕,確保播種至出苗期膜內溫度保持在28-32℃;水稻齊苗后選晴天或陰天中午揭去內膜;出苗至一葉一心期注意調溫控濕,使膜內溫度保持在25℃以內,促根下扎。
五、強化水分管理,適時揭膜換氣
水稻發芽期主要是促扎根立苗,濕潤育秧應保持廂面不淹水,以保證氧氣需要,防止芽鞘徒長。秧苗1葉1心后注意每1-2天揭膜換氣1~2小時,防止污濁氣體危害秧苗。三葉以后廂面保持淺水層,久雨初晴后注意排水。旱育秧保持苗床濕潤,加速根系生長,盡快促弱轉壯。寒潮時注意蓋膜防寒,遇高溫敞膜降溫,及時漸進揭膜煉苗,揭膜由少到多,先敞兩頭,后敞兩邊,再揭半邊,最后全揭。
六、及時防治苗期病害
水稻秧田若發現綿腐病時要及時排水晾田,綿腐病發生嚴重時,苗床應換清水2-3次后再施藥防治,可用70%敵克松1000倍液或硫酸銅1000倍液噴霧。敵克松對腐霉菌有特效,并有促進秧苗根系發育的作用,對黃化秧苗有較好的搶救作用。秧苗一葉一心期是水稻立枯病的高發階段,要切實注意預防。濕潤秧田或旱地秧田若發生立枯病,可于每天早晚灌水或選用敵克松300~500倍液噴灑,噴后兩天內不澆水。秧苗2葉1心前后是防治爛秧死苗的關鍵時期,要特別注意施藥防治,每平方米用70%敵克松25克兌水1.5公斤噴霧或用3%廣枯靈水劑300-500倍液1公斤,噴施10~15平方米苗床的秧苗。
七、適時追肥
2.5葉期是水稻秧苗的斷乳期,此時正是秧苗生長脆弱時段,各種病菌易乘虛而入侵染秧苗,因此應加強秧苗營養供應,增強秧苗對各種不良條件的抵抗力。
對黃化苗和弱苗應選擇晴天多次追肥,先淡后濃,少吃多餐。對弱小苗可先施適量的淡糞水,待秧苗生長正常,開始分蘗時再增施少量尿素肥。每畝秧田可施15-20 公斤草木灰,既可增加鉀肥,又可提高土壤溫度,促進秧苗健壯生長,增強抗病力。陰雨寡照天氣下避免施用化肥,以防產生肥害。
對已發生死苗的秧田一是及時進行秧田排水,撒施草木灰,或使用磷酸二氫鉀進行秧苗根外追肥,提高秧苗抗逆性。二是施用硫酸亞鐵、硫酸鋅等微肥,增加秧苗葉綠素含量,增強光合作用。
八、加強苗床檢查,及時補種
多年實踐表明,一般寒潮期中爛秧死苗癥狀并不十分明顯,大面積爛秧死苗多出現在2~3個大晴天之后。因此,各地應加強對水稻苗床的檢查和技術指導,若爛種死苗過多,應作好補種準備。補種時要求全部實行溫水浸種、催芽播種、地膜覆蓋,爭取早出苗,提高出苗率。同時當強寒潮到來時,對3葉以下的秧田要注意重新覆膜保溫,寒潮過后,注意天氣變化,一旦出現高溫天氣要采取防御措施(如關水上廂),防止燒苗。
目前尚未播種的地區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抓住氣溫回升之際搶晴播種,雙膜覆蓋保溫,同時采取相應的保溫育苗農藝措施,嚴防爛種死苗,確保壯苗移栽,實現水稻滿栽滿插。
|
|
上一個:水稻苗期病害及防治 | 下一個:水稻種植技術的優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