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育種技術 >> 水稻知識
水稻不同生長期的需水量 |
瀏覽量:3917次 發布日期:2013/9/17 17:21:06 |
水稻不同生長期的需水量
|
發布時間:2013-3-21 瀏覽次數:268
|
(來源:中國土壤儀器網)
水稻生長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分,水量不足將會影響到水稻的正常生長以及最終的產量,不同時期對水稻的用水量要求不同,在進行灌溉之前可以先使用無線土壤墑情監測儀來進行監測,下面就來進行簡單的了解一下水稻不同時期的需水量。
1、秧苗移栽。技術要點是要做到施足底肥,耕翻整地,節水泡田,同時施用化學除草劑,待泥漿沉實后再移栽秧苗,做到薄水淺插。
2、返青期。技術要點是要做到薄水促返青。水稻返青期大約經歷6~8天,控制灌溉標準:上限為25~30毫米,下限為5毫米。控制灌溉要求水稻田面僅返青期保持薄水層,其它各生育期都不再建立水層,這是較常規淹灌法從表面形式上的根本區別。但要注意返青期必須灌薄水,以滿足水稻的生理生態需水,加速返青,提前分蘗。這一時期又稱水稻的第一需水臨界期。
3、分蘗期。分蘗期大約經歷30天左右。控制灌溉標準:上限控制在飽和,下限控制在飽和含水量的50~60%。此期控制灌溉的灌水方法與淹灌法大不一樣,淹灌法在分蘗末期才開始涼田,而控制灌溉在分蘗前期就進行干濕露田,主要做法概括為:前期輕曬促苗發,中期中曬促壯秧,后期重曬促轉換。
4、拔節孕穗期。這是水稻生長發育過程中的第二個需水臨界期,在這個時期,稻株生長迅速增大,水稻對氣候條件和水肥的反映比較敏感,稻田不可缺水受旱。該期控制灌溉技術要點:一是適時確定灌溉日期,一般在抽穗前15天左右。二是控制灌水上限為飽和,下限為飽和含水量的80%,采取灌一遍水,露幾天田,應注意逢雨不灌,大雨排干,調氣促根保葉。
5、抽穗開花期。水稻抽穗開花期光合作用強,新陳代謝旺盛,是水稻一生中需水較多時期,此時缺水將會降低光合能力,影響有機物的合成運輸,影響枝梗和穎花的發育,增加穎花的退化和不孕,稻株根系活力下降。在控制灌水調控上,采取灌一次水,汪泥塌水(即飽和),涼一次田3~5天,高于八十為下限(占飽和含水量的80%),照此方法灌水10~15天。
6、灌漿期。水稻生育后期管理措施不可忽視,否則易造成大幅度減產。本期灌水下限控制在飽和含水量的70%,具體做法是灌跑馬水、竄地皮、田面干、土壤濕,三至四天灌一次水。控制灌溉有利于通氣、養根、保三葉、促灌漿,提高粒重和產量。
不同時期缺水都會影響水稻的產量,所以在水稻種植過程中要注意及時的為缺水的稻田進行補充水分,在進行灌溉的時候也不要加過量的水分而導致水資源的浪費,在進行灌溉之前使用土壤水分溫度測定儀來進行了解土壤水分的變化在進行正確的灌溉。
|
|
上一個:南方早稻育插秧及大田管理技術意見 | 沒有下一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