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種技術
聯系我們
- 廣東華茂高科種業有限公司
- 電話:0668-2971870
- 傳真:0668-2971913
- 郵箱:gdhuamao@163.com
- 郵編:525000
- 地址:廣東省茂名市新福路158號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育種技術 >>
水稻生長特性及對環境的要求 |
瀏覽量:2133次 發布日期:2013/9/13 10:01:39 |
水稻生產發育期對環境的要求 在水稻上通常把種子萌發到水稻新的種子產生為水稻的一個生育周期,即生育期。生育期可分為幼苗期,返青期、分蘗期、長穗期(穗分化期),結實期。一般幼苗期在秧田已完成,移栽后緩苗成活的這段時間叫返青期,返青后就開始分蘗(有的在秧田已開始分蘗),就開始穗分化(拔節),在幼穗分化以前,是長根、莖、葉為主的為營養生長期,穗分化到成熟是長穗,花、籽粒等為主的生殖生長期。 一、幼苗期: 是種子萌發到三葉期這個階段,一般又分為種子萌發階段和幼苗生長階段。浸種發芽、發芽的需要溫度是秈稻為12℃,梗稻為10℃,適溫 30℃—32℃,最高溫度可達40℃—42℃,但是在育秧期間最低不能低于5℃,或0℃,在低溫下會出現爛種、爛芽和爛秧。首先秧田要選擇向陽、避風、水灌、排放等的田地塊,如遇低溫還可加蓋薄膜等措施,避免少爛或不爛。 出苗及幼苗生長的溫度比發芽高2℃,即秈稻14℃,梗稻12℃,16℃以上秈,梗都可順利出苗。 二、返青期與分蘗對環境的要求: 返青期是移栽后,從秧田到本田成活的緩沖階段太約在4天左右,要求即是淺水,因水太深,淹沒了生長點(心葉),透氣性不好,也會爛秧,或成活緩慢,返青后接著以分蘗為中心,生長根和葉片的營養生長期。 1、溫度的要求:水稻分蘗最高適溫為30~32℃,最適水溫為32℃~34℃。最高氣溫38℃~40℃,最高水溫為40℃~42℃,最低氣溫為15℃~16℃,最低水溫16℃~17℃。水溫在22℃以下分蘗就較緩慢。低溫使分蘗延遲,且影響總分蘗的有效穗數,因此要求在15℃以上時 開始插秧。 2、光照的要求:在分蘗期需要充足的陽光,以提高葉片的光合強度,制造有機物,促進增加分蘗數。在自然光照下,返青后3天就開始分蘗,若只50%自然光照時,返青13天才開始分蘗,若只有5%的自然光照,不但不產生分蘗,連秧苗也會死去。 3、水份的要求:分蘗期是對水最敏感的時期,但是只要求水田水飽和狀態,或淺水最有利于分蘗,在高溫條件下(26℃~36℃),土壤持水量在80%時會產生分蘗最多。如深水灌溉,水層超過田8厘米時,使分蘗節光照弱,氧氣不足,溫度又低的情況下,抑制分蘗。但是田過份干,持水量在70%以下時,也會停止分蘗。 4、營養要求:在分蘗需要營養多,有效分蘗也多。營養多可促分蘗和生長快而多。如果營養少、分蘗也少或停止。所需的營養中是以氮、磷、鉀為主,特別是氮肥最需要。最好氮、磷、鉀配合追肥最有利。 三、拔節孕穗期對外界條件的要求 拔節孕穗期是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同時并進的時期,在這個時期水稻生長發育迅速增大,根群最大、稻株葉面積達到最大,同時稻穗開始分化,拔節孕穗是決定每穗粒數的關鍵時期,也是每畝有效穗數的鞏固時期,及粒重的決定時期,主要因素在于外界條件影響。 1、養分要求:幼穗分化過程中,水根的根群不斷增加,最后3片葉相繼長出,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都需要養份的時期,如果在這時期缺乏營養,對幼穗分化會產生不利的影響。所以在生產上要進行中耕追肥,約在抽穗前30~40天的時期,以促進穎花分化,2次枝梗數增加,這次肥也可稱“促花肥”;在抽穗前10~20天可噴施肥一次,即是雌雄花芯形成期與 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期,最需肥防止穎花敗育,確保粒多,這期追肥為“保花肥”。 2、溫度要求:幼穗分化的適溫為26℃~30℃,以晝夜35℃,夜溫25℃更有利于成大穗。幼穗分化的外界溫度為15℃~18℃,但最敏感時期是減數分裂期。在減數分裂期,對高溫和低溫的危害,都會引起穎花的大量敗育和不孕。 3、光照要求:光照強度對幼穗分化有密切的關系,光強有利于幼穗分化,據試驗證明,在幼穗分化期用兩層沙布遮光(透光約為自然光的1/6~1/8),穎花退化比對照多30%。如果陰雨天多、日照少,封行過盛,通氣性不好。所以貴陽光照時間較少,因此在水稻密度上保 證合理,促使有一定的光合作物,增加有機物可生長大穗、粒多的稻谷。 4、水份要求:幼穗分化到抽穗,是水稻一生需水最多的時期,尤其在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期,需水最敏感,所以在這個時期一定要保持田間持水量在90%以上,如果缺水會影響到穎花發育。但是水份過多受淹,也會引起不利影響,如全部淹沒也會死亡。 四、抽穗結實期對環境的要求 在水稻抽穗結實期,營養生長基本停止,這時期為生殖生長占主要時期,一切任務是保持粒多,重的關鍵時期,主要在管理上要使水稻不早衰,也不貪青,不倒伏。 1、抽穗與開花:(1)水稻抽穗:水稻幼穗分化后1~2天稻穗從劍葉葉鞘中抽出,有50%抽出,為抽穗期,有80%抽出為齊穗期。抽穗時由于低溫或肥水不足,常造成稻穗不能全部抽出,生產上把這種現象稱為“包穗”或“包頸”,被包住的造成皰粒或空殼,如雜交水稻抽穗時溫度低于20℃時,會造成100%產生“包穗”而無收成。 (2)開花;在正常情況下,稻穗抽出就能開花。開花前首先是穎殼內的兩個漿片吸水,體積膨大3~5倍,吸足后將外穎張開,內外穎的度約為25℃~30℃,張開過程約為10~20分鐘,全開后,角度為25℃~30℃可維持30分鐘,所以整個開花過程約1~2個小時。溫度對開花時間影響較大,高溫開花時間短,低溫開花時間長,有時可達2個小時以上。在內、外穎張開時,花絲伸出、花藥開裂,花粉就散了出來,授粉在柱頭上,授粉后約10~15分鐘后花藥即慢慢凋萎,同時漿水也因水份蒸發而體積縮小,內外穎重新閉合。 2、影響灌漿結實的因素: (1)光照:光照強度和光照時間,影響稻葉的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向谷粒的轉運,高產水稻谷粒充實的物質,90%以上抽穗后,是葉片光合作用制造的碳水化合物供給的,因此,灌漿期的光合作用將直接影響水稻的產量。 (2)溫度:溫度對灌漿結實關系密切,一般最適合灌漿氣溫是20℃~22℃,在灌漿前15天以后晝溫29℃,夜溫19℃,日均溫度為24℃為宜。后15天以晝溫20℃,夜溫16℃,日均溫為18℃為好。適宜灌漿溫度,有利于延長積累營養物質的時間,細胞老化慢,呼吸消化少,米質好。高溫和低溫都不利于水稻籽粒正常灌漿,況且又影響稻米品質。 (3)水份:灌漿期水份,僅次于拔節、長穗、分蘗期的水份,如水份不足會影響葉片同化能力和灌漿物質的運輸,灌漿不足造成減產。灌漿期水份不足會影響光合作用,降低物質運轉效率,縮短時間,稻米的物理性狀變劣。 (4)礦質營養:在灌漿期間葉片含氮量與光合能力之間有密切關系,適當施氮,可增葉面積的光合作用,維持最大的葉面積,防止早衰,提高根系活力,對提高水稻產量影響很大,因此在生產上常用根外追肥方法。在齊穗期可看苗補肥,或補施磷、鉀肥等,以確保灌漿過程能達到正常進行。 |
上一個:水稻種子處理技術 | 下一個:三系雜交水稻新組合特優161及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