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種技術
聯系我們
- 廣東華茂高科種業有限公司
- 電話:0668-2971870
- 傳真:0668-2971913
- 郵箱:gdhuamao@163.com
- 郵編:525000
- 地址:廣東省茂名市新福路158號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育種技術 >>
“天宮二號”上天準備種植水稻 |
瀏覽量:3176次 發布日期:2016/10/18 11:14:02 |
“天宮二號”發射升空 “天宮二號”展開太陽電池翼 中秋夜22時04分,我國首個太空實驗室平臺——“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成功發射,這是我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將完成十余項高精尖的實驗任務,是載人航天歷次任務中應用項目最多的一次。 “天宮二號”主要承擔三大使命,除開展種植水稻等一系列“高大上”的實驗外,還要實現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和“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對接,第一次實現航天員30天駐留、第一次試驗推進劑太空補加技術,為2020年前后建成的中國空間站打前站。 看點1 比“天宮一號”有何不同?是小型空間站雛形 可快速在軌維修 “天宮二號”全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太陽翼展寬約18.4米,重8.6噸,設計在軌壽命2年。“天宮二號”與功成身退的“天宮一號”相比,沒變的是外形,變化的是“內心”。 “天宮一號”是目標飛行器,主要執行的是和載人飛船配合完成空間交會對接試驗任務,而“天宮二號”則是我國第一個具備太空補加功能的載人航天實驗室,要第一次實現航天員30天駐留、第一次試驗推進劑太空補加技術,以及開展大規模的科學實驗。“天宮二號”作為空間實驗室,已是小型空間站的雛形。 此外,飛船發射方式也有較大變化,“天宮一號”交會對接任務時采取定點瞄準發射方式,讓飛船和目標飛行器相互靠近。“天宮二號”則轉為動態瞄準,調整飛船發射窗口,更適應未來空間站的對接要求。 此外,與“天宮一號”相比,“天宮二號”不僅裝備更豪華、裝載量提高、內部環境更好,且搭載的設備也更先進,無論是數量還是安裝復雜程度,都創造了歷次載人航天器任務之最。值得一提的是,“天宮二號”的系統設計是模塊化的,如果它出現了問題,可以快速更換和在軌維修,這在國內空間領域也屬于首次。 看點2 是未來空間站的一部分?為中國空間站打前站 承擔三大使命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錢航博士表示,“天宮二號”任務完成后,從2018年起,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將正式進入空間站階段,其標志就是2018年發射試驗核心艙。隨后我國還將陸續發射實驗艙等,在2022年左右完成空間站的建造工作。“天宮二號”的工作壽命兩年,因此不是空間站的一部分。但是中國空間站也叫天宮號,設計中的中國空間站,將比天宮更加寬敞,可容納6人同時開展工作。 “天宮二號”主要承擔三大使命,除開展較大規模空間科學和應用實驗外,還要實現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和“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對接,第一次實現航天員30天駐留、第一次試驗推進劑太空補加技術。 “天宮二號”要為2020年前后建成的中國空間站打前站,驗證未來空間站的關鍵技術。空間站的建設有四大技術難點需要突破,目前已經攻克了兩個,一是航天員的出艙,二是飛船和空間站的交會對接技術。接下來的兩個技術難點就是航天員中長期駐留及空間站貨物運輸和推進劑在軌補加技術。 明年,“天宮二號”還將與“天舟一號”貨運飛船進行對接,驗證推進劑補加等關鍵技術。 看點3 將開展哪些領域實驗?種植太空植物、檢驗機械臂等14個項目 未來的日子里,“天宮二號”要進行14項各類實驗,堪稱我國“最忙碌”的空間實驗室。這些實驗涉及微重力基礎物理、空間材料科學、空間生命科學等多個領域。 在14個實驗項目中,航天員將直接參與操作的有2項,如種植水稻、擬南芥等植物,考察日照最長和最短的植物在太空中不同的生長情況,為了解空間微重力條件下高等植物種子發育與營養貯藏物質的形成,提供第一手材料。 值得一提的是,“天宮二號”還將檢驗最新安裝的機械臂,測試開展艙外搬運和維修,這個機械臂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自主研發。這種設備目前在國際空間站上已經使用,但在我國航天領域仍處于試驗階段。事實上,機械臂就是一種典型的空間機器人,它能用于空間站在軌組裝、在軌維修、貨物搬運與轉移、輔助航天員出艙活動等,是空間站建設和運營的關鍵裝備。 此外,由量子衛星墨子號引發的“量子熱”,也將在“天宮二號”任務中延續。“天宮二號”將在國際上首次開展天—地超遠距離量子密鑰傳輸,以及業務數據天地激光通信。 |
沒有上一個 | 下一個:水稻種植技術“移民”加拿大 |